长治党建网

设为首页 | 

站内搜索:

沁源 | 校地携手赋能乡村振兴

发表时间:2025-06-18   文章来源:沁源县委组织部   点击量:18

沁源县坚持以人才为核心驱动力

持续深化校地合作

拓展林下经济产业链

探索林下经济创新发展路径

形成“科研支撑+产业升级+人才培育”

乡村振兴模式

林下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

沁党参“变身计”:科技创新激活传统药材

沁源县素有“北药之首”美誉,是长治市中药材主产区和集散地之一。全县共有潞党参规模种植企业15个,用科技创新让中药材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林溪种植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建成3万余亩种植基地,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获评山西省唯一国家级“党参科技小院”,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出多种类、高品质的党参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18个合作社、1250户农户参与,融合产业与乡村振兴。

40.1.jpg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所、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专家团队来沁指导党参项目推进工作。

马森村的“中药蛋革命”:生态养殖与高校科研

马森村与山西农业大学联合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进行生态蛋鸡养殖,共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技术、平台优势资源,结合村内自然条件资源和科学的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利用村内荒山荒坡,种植连翘、金银花等中药材配套蛋鸡健康养殖需求,以健康、高产和富硒等目标,为蛋鸡绿色养殖提质增效工程项目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形成具备原创技术集成的特色蛋鸡养殖项目。目前,第一阶段研究已经结束,试验鲜鸡蛋产品“无抗、富硒、低脂”指标稳定,效果显著。

40.2.png

▲山西农业大学学生在马森村乡村振兴研究院开展实习实训。

林麝“衔”来绿富美:北京教授+沁源老农的麝香密码

沁源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成为林麝养殖的理想落地,与北京林业大学积极开展合作,共建北京林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麝类研究基地和麝类驯养繁育科研示范基地,配套建成面积1700平方米的科研楼,初步形成了“产、学、研”为一体的现代林麝养殖基地。目前,共培育和建设林麝养殖基地4个,引进种麝1000余只,已初步形成年采收麝香近8公斤,年繁育幼麝100余只的产业规模,产值突破500余万元。通过“高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在北京林业大学胡德夫教授团队的技术指导下,村民参与林麝养殖的各个环节,产业发展实现家门口的就业增收。

40.3.jpg

▲工作人员在专家团队指导下为林麝注射疫苗。

“点废成金”的绿色魔法:产学研合作的环保价值

长期以来,沁源县针对林下可燃物堆积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在中峪乡龙头村,建成首家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创新性地将林下可燃物、间伐木材废料、枯树树枝、秸秆、旧木料、锯末等“林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颗粒燃料,可广泛应用于家庭炊事、取暖及工业锅炉等领域。目前,正探索与高校在碳中和技术、生物质高效利用等领域的合作,围绕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与成果转化展开,建立生物质能源研究实验室或示范基地,推动技术落地与产业化应用,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一方面,大规模清理林下可燃物大幅降低了森林火灾隐患,为沁源天然林构筑起“防火屏障”;另一方面,为当地村民打开了“家门口就业”的大门。

40.4.png

▲生物质颗粒成型燃料,可广泛应用于家庭炊事、取暖及工业锅炉等领域。

友情链接: